《混合齒列期》
約6-7歲左右會萌發第一顆恆牙,到全部乳牙換完為止;在這個乳牙和恆牙並存的年紀,有個很重要的生長高峰期,
有四個情境,我認為此時早期矯正介入很重要:
(1)牙齒排列會惡化之後的牙齒或骨骼發展:
此狀態最典型代表是前牙錯咬。(參照上述錯咬圖片)從單純的單顆錯咬到前牙四顆錯咬均建議早點評估。
前牙錯咬除了讓孩子美觀有明顯影響外,還會讓錯咬的牙齒牙周創傷,下顎骨生長歪斜,長期錯咬牙齒磨損等問題,早期矯正的介入除了改正並不困難外,還會讓後續所有複雜問題不發生(後面產生的問題常是很難解決的),對孩子一輩子的口腔健康是有關鍵性的貢獻。
(2)有輕微的骨骼型態及牙齒大小落差:
牙齒的大小是遺傳基因決定的,骨骼的大小型態也是(若不考量環境功能因素),牙齒與骨骼的大小若搭配得剛剛好,孩子的牙齒排列就會整齊漂亮。但若孩子遺傳到爸爸的大牙齒,媽媽的細緻瓜子小臉,其牙齒的排列就只能用擠得你儂我儂來形容了。若是相反,就會變成保持距離,各自為陣了。
台灣現在的孩子大多面臨空間不夠的情境,就是骨骼與牙齒大小相較較小,如能趁此骨頭生長較有彈性與潛力下進行顎弓擴張,就能幫孩子順利創造讓牙齒整齊排列的空間,大大減少之後矯正需要拔牙的可能性,畢竟能保有自己的自然牙是十分珍貴的。但此狀況,僅限於骨頭與牙齒大小落差較輕微的狀況,差太多還是需要拔牙矯正。
除了牙齒大小落差外,還有另一個常見的狀況是上下顎骨的大小落差,若下顎骨較大就會呈現出戽斗,上顎骨較大就會表現為暴牙。若兩者的落差不會太大,此時期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黃金時期,因為順著孩子的生長高峰,有效運用工具讓發育較差的骨骼促進生長,就能減少上下顎骨的表現落差。